南極熊發現混凝土3D打印技術又爆出了新的應用案例,就是用來3D打印內陸河流的護岸,說直白一點就是當有船從河里通過時,用來抵御船行引起的波浪侵襲。
10月底,這個長430米的3D打印河流護岸已經安裝完畢,護岸被用于蘇申外港線(江蘇段)航道二級護岸工程。護岸采用分段打印,逐段安裝的方式,護岸結構每段4米,重量約5噸。
據蘇州市航道管理處介紹,3D打印技術應用于內河航道整治工程在國內尚屬首次。2019年4月開始,蘇申外港線(江蘇段)實施航道整治工程,全線按三級標準建設,整治總里程29.4公里,概算總投資14.63億元。作為該整治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,屯村段護岸在施工中創新運用了3D打印技術。根據設計方案,屯村段護岸主體采用扶壁式空腔結構,按每段4米長進行劃分,每段重約5噸,逐段打印,逐段安裝,今年10月底完成了安裝。
負責該項目的市水運工程建設指揮部二辦工程師李余喜介紹,相比常規施工工藝,采用3D打印技術后有諸多優點。
首先,3D打印技術使用的原材料中含有大量經過特殊處理之后的建筑廢材,實現了建筑材料的循環利用,更加環保。綜合計算下來,1米護岸的造價從原來的1000元左右,降到了700元左右。
其次,3D打印技術降低了工程施工難度,提高了施工效率。“原先七八名工人,1天最多完成30米護岸結構的安裝,現在只要四五個工人,1天可以完成100米以上。屯村段護岸前后只用了4天時間就完成了安裝。”李余喜說。
3D打印技術還能實現個性化的景觀設計需求,使工程更好地融入沿線環境,貼近自然。李余喜說,傳統護岸施工使用模板,樣式固定單一,尤其圓弧狀的護岸很難做得流暢自然,“現在,通過對護岸線型的精準控制,做出了完美的圓弧”。不僅如此,利用3D打印技術,屯村段護岸頂部還設置了錯落的綠化種植空箱,空箱底部與墻后回填土貫通,可實現水體互換,為綠植生長提供水分基礎。
目前,3D打印二級護岸現場已施工完畢,蘇申外港線又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。護岸整體性好,線型流暢,有效保護來自波浪和水流的侵襲,后期還將栽上綠植,為打造“水美、岸美、環境美”的新航道增光添彩。
南極熊注意到,該工程中護岸的3D打印工作由國內建筑3D打印公司盈創完成。